- 盤點:全球十大熱門新型傳感器技術(二)
- 來源:
科學家研發能實時測量輪胎磨損的傳感器 成本低于1美分
近日杜克大學的電氣工程師卻開發出一種能實時測量輪胎磨損的傳感器。杜克大學工程師與Fetch Automotive Design Group合作設計了這種傳感器,這種相對簡單的裝置據稱能以99%的精確度跟蹤胎面花紋深度的毫米級變化。
傳感器粘附在輪胎的內壁上,由碳納米管制成的兩個電極構成。這些電極被印刷在柔性聚酰亞胺薄膜上。 隨后研究人員對其中一個電極施加振蕩電壓。產生電場后,其大部分直接從一個電極傳遞到另一個電極。然而,少許能量會泄露,而由這些泄露能量所形成的電場被稱為“邊緣場”(fringing field)。如果諸如輪胎橡膠這樣的材料占據電極上方的空間,則會干擾“邊緣場”,并且可以通過接地電極的電響應來測量干擾 。雖然該技術在純金屬材料應用時不起作用,但是嵌入在輪胎中的金屬網并不存在任何問題。
而當傳感器采用一種“貼紙”的形式時,電極也可以直接噴墨印刷在輪胎的內壁。研究人員表示,當批量生產時,傳感器的成本將低于1美分。
3D打印無線傳感器可用于檢測大面積環境
近日,沙特阿拉伯國際阿布杜拉科技大學(KAUST)的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3D打印的一次性無線傳感器可用于檢測大面積環境。
研究表明,3D打印作為制造低成本的、完全集成無線傳感器的潛力,可用于極端環境條件,如森林火災和工業泄漏。
KAUST研究人員提出的系統依賴于一個中央天線,用作一個傳感器網絡的接收器的戰略位置,即在冷卻塔和煙囪內部,或種植在地面上的樹上。一次性傳感器或節點本身由三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用于監測濕度的空氣電容器、電路板,以及一個完整的金屬條盒,用于隨后的傳感器和一個天線。
這三個核心部分同時3D打印在Stratasys的剛性不透明VeroBlackPlus材料中。在使用Stratasys的Objet260 Connex13D打印機進行3D打印時,其噴射墨水層使用紫外光固化成3D部件。然后將金屬、導電條紋打印到包裝的壁上,以使傳感器用于檢測氣體和溫度。它們是由內部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銀色墨水進行的二維噴墨打印。
江蘇南京明城墻布設傳感器 建設城墻監測預警平臺
日前,記者從江蘇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獲悉,為了推動明城墻申遺和遺產本體保護,南京市將投資3000萬元建設城墻監測預警平臺,運用軟件工程、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明城墻的保護利用提供數據支撐。
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將在南京城墻沿線的重要節點地段及病害點位布設傳感器,全天候采集城墻本體的裂縫、膨脹、沉降等數據變動,以及周邊地區的氣象、地質、水文等環境變化。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ankoko.cn)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