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胎集成式eTIS-輪胎里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傳感器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6/4/20
想象一下,當胎壓監測傳感器被集成在輪胎胎面內側,其提供的數據將何其精準。在不久的將來,此類技術或將被廣泛應用于車輛的安全配置中。

近期舉行的一場小型媒體會議上,公布了關于其新一代胎壓監測技術的細節。在這家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產品架構中,能夠提供類似功能的主動安全系統被稱為“輪胎信息系統”(TIS)。該系統與傳統胎壓監測系統(TPMS)之間最重要的區別在于數據采集的范圍以及對已收集數據的處理方式。
“我們的系統不光監測胎壓、溫度,可以把更多輪胎的信息給到車輛。”大陸集團車身與安全業務單元胎壓監測系統中國區產品負責人戚冬生博士表示。通過對每個輪胎的信息采集,上述系統將非常準確地將相關信息顯示在駕駛員可以看到的顯示屏上,以便后者對于每個輪胎的相關狀況進行及時把控。

目前已完成研發的輪胎充氣輔助系統以及車輛負載信息、胎痕監測等正在研發中的功能是該供應商即將賦予新一代輪胎信息系統的全新技能。借助上述3種功能,車輛可就胎壁厚薄、胎面磨損情況、車輛是否超載乃至輪胎充氣時是否達到合適氣壓等情況向駕駛者提供相應提示。
除此之外,一款能夠將輪胎信息實時發送到移動設備上的App也正在加緊開發中。由于具備與車主直接“溝通”的能力,這款應用將大幅提升輪胎信息系統的使用便利性和實用性。
從工作原理來看,當前常見的胎壓監測系統可被分為間接式和直接式。前者通過EMC(汽車電子電磁兼容性測試)或相關傳感器感應輪胎轉速的差異來監測胎壓,其好處是不需要額外的零件,從而降低應用成本,而誤判率高及無法就單個輪胎異常給出警示則是其顯而易見的缺點。
盡管直接式監測會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應用成本,但隨著研發技術的提升,目前相應成本已被控制在一個幾乎可被忽略不計的范圍內。與此同時,直接式監測也逐漸成為整車廠采用的主流。

眼下,大陸集團通過在輪胎氣門芯位置安裝傳感器來實現直接監測。而下一步,他們計劃推出一款可直接安裝在輪胎胎面下的傳感器來增強監測的精確度及適用范圍。
戚冬生向界面記者介紹了新型傳感器的應用機制:一個小型傳感器可被塞入一個囊狀橡膠底托內,繼而通過涂膠的方式固定在輪胎胎面內側。在更換輪胎時,此類傳感器可被輕松取出,并被安裝在新的輪胎上。
同時,此類傳感器對輪胎也沒有特殊要求,可適應全球絕大部分輪胎產品。“通常輪胎內側都是一塊平整的膠面,只要滿足這一點,就可以安裝,”戚冬生解釋道。他同時表示,部分結構特殊的輪胎中間會有突起,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述傳感器的使用。
“但一個好的趨勢是,我們正在歐洲呼吁推出一些關于輪胎內壁構造的標準,要求在輪胎內壁中留出一些平整區域。輪胎供應商已察覺這一趨勢的重要性,并決定預留空間供我們安裝。” 他補充道。
事實上,對一輛行駛中的車輛而言,胎壓是否處于安全范圍內從來不是一件小事。
美國汽車工程學會調查顯示,該國每年26萬起交通事故與輪胎故障有關,其中75%-80%的事故源自胎壓或胎面溫度異常。在而在汽車工業同樣發達的德國,類似的事故發生率也高達41%。
盡管與爆胎相關的事故在中國的發生率達到了70%,但輪胎安全的重要性卻往往被當地公眾所低估。
通過立法將胎壓監測技術納入強制安裝范圍或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自2005年10月起,美國監管者強制要求新車安裝胎壓監測系統,歐盟也在2012年11月做出了同樣的規定。在亞洲,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地區也將胎壓監測列為強制標配。
除確保行車安全的考量外,大陸集團還希望借助更具效率的胎壓信息系統來提高車輛的環保能力。
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的數據顯示,如以2.5bar的常規胎壓標準為基準,胎壓每降低0.2bar,油耗將增加1%。鑒于中國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基數,胎壓是否處于合理范圍對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將相當可觀。此外,如果胎壓降低0.6bar左右,輪胎壽命也將減少45%。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ankoko.cn)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