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技術在我國智能軌道交通中的關鍵性應用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6/5/3
在全球,傳感器是一個預計達1500億美元的巨大產業,且正朝著小型化、批量化、智能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發展,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目前,在歐洲,各國已經提出發展鐵路車聯網,我國高鐵信息化與車聯網也在快速推進,作為高鐵運行底層數據的來源,傳感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測試人員在測試動車組性能。資料圖
4月28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中車聯合主辦的“智能傳感技術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工程前沿技術論壇”在湖南株洲召開。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領銜的12位院士及中、美、日三國專家、學者,就軌道交通智能傳感技術的現狀、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熱烈探討。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及產業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和物聯網的發展,小型化、節能化和智能化將是傳感器的未來趨勢,掌握這一趨勢,對于為提升軌道交通用傳感器的智能化、集成化和數字化水平,推動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維修人員在為動車做檢查,資料圖
高速列車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軌道交通產品,累計有4萬多個零部件。在我國新動車組列車中,就有多達上千個傳感器,可隨時隨地上傳大量數據。可以說,作為軌道交通裝備的神經末梢感知器,是軌道交通裝備運營安全的保障性技術,也是裝備持續升級的關鍵器件技術。專家預測,智能傳感今后將融入人工智能,有望直接實現對列車關鍵部位的故障診斷和故障預測。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感器需求量會不斷增長。目前,全球傳感器市場的規模約為1500億美元,約有40個國家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開發,研發機構6000余家。而在國內,約有1700余家機構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ankoko.cn)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技術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