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你聲學傳感器的“大”應用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17/3/20
科學家們研制出了一款可佩戴小型聲學傳感器,或將應用于心臟健康監測和語音識別。

圖片來源: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研究人員發布了一種柔軟的聲學傳感器,它能像標簽一樣貼在皮膚上,用于監測心率和識別語音。據介紹,它未來的應用領域還包括診斷身體狀況,以及在沒有遙控器等手持設備的情況下操控機器人或玩電子游戲。
該研究負責人,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at Urbana-Champaign)材料學家HowardYu Hao Liu介紹,在此之前捕捉人體內聲波振動的唯一方式就是聽診器,它們往往體積較大且不能變形,既難以攜帶,又無法獲得完整的聲波信號。
相比而言,新設備采用低能耗的小型商用MEMS加速度傳感器,外部用具有粘性的彈性體硅膠包裹。這些傳感器能感應振動頻率范圍在0.5至550赫茲之內的聲波——這已經涵蓋了人體主要器官發出的聲波頻率。它們通過具有伸縮性的銅質導線連接擴音器、電阻器和電容器。
上述研究的具體內容于2016年11月16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雜志上。
新設備的尺寸和創可貼相近,僅20毫米長,重約213.6毫克,并且能夠彎曲和伸縮,以適應身體活動部位,如頸部。同時硅膠并不會妨礙皮膚排汗透氣。
實驗表明該設備能夠同時捕捉多種聲音信號的連續信息——包括心臟瓣膜的開合、血液流經頸動脈時的律動、聲帶的振動、甚至胃腸道的蠕動。
科學家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Tucson,Arizona)一家名為Camp Lowell Cardiology的私立診所以老年志愿者為對象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新設備能監測心臟雜音。在針對民用心室輔助裝置(用于增強心臟供血能力)的實驗中還發現,該設備還能檢測致命性血栓。
Liu表示:“它可以貼在咽喉部位,作為人-機交互界面,向計算機輸入語音命令,用于操縱機器人或玩電子游戲。”例如志愿者通過說出“上”、“下”、“左”、“右”的命令來操控“吃豆人”(Pac-Man,一款電子游戲),其語音識別準確率達90%。研究人員還介紹說,該設備可服務于患有言語障礙的病人、作戰的士兵、以及災難中求救的難民等等。
論文合著者,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at Boulder)電子工程師Jae-Woong Jeong表示,新設備還內置了記錄人體電信號的電極。它們有助于監測心臟與起搏器的工作狀況。
然而傳感器目前依賴于電線傳輸數據。Jeong解釋道:“我們希望通過無線化使它更加實用。”他們的目標是將該設備的識別范圍擴展到2000赫茲,包含人類語音的所有頻率,從而能夠替代麥克風。
轉載請注明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www.ankoko.cn)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